科舉制度源自隋代,經過了唐宋、元、明、清歷代一千多年的發展,人物的交替更迭,成為各朝代取士用人的正途。時至今日演變成國家考試,面對浩瀚的資料,該何去何從該如何下手,拜腦科學所賜,解開大腦的神秘面紗,科學家逐層解開人類是如何學習,記憶是如何產生,然而面對書本,該如何下手?知道的朋友煩請分享一下^^…
Aki Chen 分享下列的方法
面對眾多資料和厚厚的備考用書該如何下手?若是讀書方式,大家都知道可以運用陳老師的方法,所以僅就自己過去必須短時間閱讀大量學術文章,以及目前備考時唸書的習慣分享之。
1.掌握大綱
這一個步驟的功能就如同陳老師認為讀書之前應該先了解考古題,而不是先念書再寫題目一樣。為了不在一堆文字中迷路,必須擁有一張地圖,所以拿到資料的第一步是先快速看過資料的主題以及各章節的題目,思考他們之間的關係,再開始閱讀。每份資料就像一串粽子,章節就是一顆顆的粽子,如果能了解各大主題與章節之間的關係,便能順利串聯其中的概念,一拎起繩子即可抓起一大串概念。
2.寫下摘要
閱讀每一個小段後,我會在旁邊寫下一兩句話,總結這段的重點,一方面可以幫助自己在閱讀完所有資料,繪製心智圖(這是我目前習慣使用的記憶工具)時,依舊能迅速掌握該段的內容,不至於遺忘;另一方面可以即時發現自己有沒有恍神,是不是真的有把文字讀進腦袋裡。
3.默想
閱讀完整份資料後,我會畫心智圖,幫助自己記憶,最後在不看任何資料的情形下回想剛剛閱讀的內容,一開始先嘗試能否記起大主題與小主題,接下來回想詳細的內容,若有不熟悉之處,便回去複習,直到我可以完全默想出為止。